英国贸易大臣在日本这话听着像老师跟班告状,“老师他们都去抄作业,不带我!” 现场画面尴尬到家,隔着大使馆都给抠出三室一厅。
脱欧以后的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魔幻。以前好歹还是欧盟里最豪爽的silver boy,干得一手欧陆大生意,现在成了没人收的空可乐瓶,咣当咣当满街滚。电话打了一圈,欧盟那边说“再去哄哄那个大市场”,华盛顿那头连华侨富商酒桌都约上了,唯独英国当局把脸贴在墙上看他们走远。
数字更能说明惨状:中英部长级对话官方记录近两年里几乎是空表。别说部长,副职连跨洲飞机都没坐过。拿绿色护照当滤镜也遮不住这空空档期,你就说这是冷战后的独行侠,谁信?
再回头看2015。那年伦敦街头遍地中文广告牌,卡梅伦一句“黄金时代”把我们喊得血脉膨胀,央企拿着英镑跑马圈地,连修核电站的钱都敢投。后来保守党一换画风,5G设施一拆一扔,而且动作麻利得连维修箱子都没回,仿佛不想给自己留后路。
最滑稽的部分是,英国在美国身后挥小旗的时候,美国商务部长、财政部长一趟趟往上海跑。波音排队交飞机,苹果扩仓库,特斯拉还在临港加码。北京机场那边的航站楼灯火通明,时不时飘来一个熟悉的德州口音。如果你把镜头拉远一点,就能看到英国议员们坐在下院还在照着讲稿念“价值观”,画面真的香也辣。
电动车关税一闹,欧盟顶在前面当探照灯,自己吃的亏自己擦。英国立马把麦克风关小音量,说“咱豪车多,不怕卷”,其实是兜里没牌。劳斯莱斯一年销量才多少,还是印度老板,真要涨价,也没啥多余市场份额去抵押。
去年超市告示钉得清清楚楚:一升牛奶两年前1.15英镑现在1.79,一页价签三十二个红叉。国家统计局数据也出来补刀,食品通胀未来一年还要黏在5%上下。网友吐槽“工资一动不动,购物车按每秒涨价”,年轻人干脆把三明治当邮轮美食。
债市更惨。债务总额光国债就2.5万亿英镑,跟GDP磕个平,英国自己的债台高筑还没加利息,已经有人翻出1976年老黄历,指名道姓说“这回是真要敲IMF大门”。当年是先高通胀再求助,现在通胀尚未爆表,但市场已经开始抢跑卖英镑。交易员群里一句话:英镑像没刹车的外卖电动车,头盔已经飞了。
这时候才想起来“经济安全才是老大”?老调又弹慢半拍。王毅外长早说过“找回伙伴关系初心”,听懂的兄弟已经开始排队,英国的队伍排在最后,备注里还写着“脾气古怪”。
想翻身也没那么难:一是地铁站里别再放那堆弯弯绕的年终报告,先把海关窗口拉直;二是把芯片收购案被否的旧账翻出来,告诉市场赔钱也要立个信誉;三是找个能说人话的贸易谈判团,别一串政务次长+顾问团坐十几小时飞机来拍合影就回,落地连微信都没加一个。
还有个更敏感的事实:伦敦金融城天天做梦都想把流动性留在泰晤士河畔,可是一头撞见的是上海陆家嘴的夜色,想留住金主的眼睛你就得肯让利,否则人家直飞香港北环,一样上桌。
媒体议论最多的问题其实是面子。老牌帝国不想低头,但腰包里银子太少。就像旧宿舍同学,当年风光一时,如今聚餐连AA都掏不全,桌上还得问能不能赊账。
新的全球供应链也早就不是单线,美国找墨西哥,欧盟看越南,唯独英国要在自己屋檐下搭梯子。霍布斯曾说主权等于合同执行,现实一点就是:没人想跟一个随时翻桌的人签大合同。
回头看看中国电动车穿梭在法国香榭丽舍和西班牙广场,英国干净的出租小巴却还在讨论充电桩够不够,说不起悬念都没人信。英国汽车供应链早让德系、日系瓜分了,老厂关得关拆得拆,如果能把修造车间的工位摊开给中国供应链,不敢说弯道超车,起码能从停尸房缓口气。
所有人都问中国会不会给英国开绿色通道。回答是:先把舞台擦干净了,别一个人在台上反复横跳。中国人信奉礼尚往来,过去十年“以直报怨”已经练得炉火纯青,例子摆在那里。
香烤过的脱欧鸡翅尚且烫手,再撒一把乌俄战争的胡椒又辣又呛喉;债务海浪声声催人投胎,价格表天天上涨手都不解。现实摆在英国面前,没有奇迹,只有选择题:挨个踢开绊脚石,还是继续当键盘政治艺术家。
到底该怎么收场?横竖一句话:米缸见底了,鸡腿再香也得看锅里有没有饭。口子给你留着,端什么菜就看下一份清单,英国能上吗?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股票配资十倍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